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三个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6月3日以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等;追求民主、科学,探讨真理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理想的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产阶级不妥协的彻底革命精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