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不仅写了甲骨文,但是黄蛉却被不少一本高校争抢着破格录取,教授,我教不了

甲骨文是我国更古老的一种文字,它起源于1300年前,是商周时期王室用来占卜记事一种文字,同时也是我国更早期的汉字,因当时并没有纸张印刷技术,所以甲骨文大多数都是刻印在龟甲或兽骨上面,因此才被称为“甲骨文”

根据记载,商代晚期,盘庚将帝都搬到河南安阳这一代,所以大多数甲骨文都在这里被挖掘出土,和现有的文字记载不同,甲骨文大多是以图形演变而来,和我们原始时期的图腾非常相似,很形象生动,但因为甲骨文的书写结构和形象结构太复杂,所以研究起来也非常麻烦。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甲骨大概有15万余片,其中文字约有4500个,但是因为需要翻阅大量史料记载,所以至今还才破译2500个,仍有2000个甲骨文还在研究中心,甲骨文的发掘更早是在1899年,晚清官员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生病时发现了药材中一味奇怪的药引,因其本身就对金石学有研究,所以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奇怪的龟甲的价值。

因为这是高考有史以来第一篇以多种古文字撰写的作文,所以当时的阅卷老师请了大学的考古专家,专门对这篇作文的文字翻译后,在进行评分,这也相对的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但因为是史无前例,所以也引起了语文组老师们的高度注意,并时刻打听翻译情况。

6月21日,参与翻译的专家惊喜的发现这篇文中还有金文与小篆,但因为翻译出来的内容和高考命题偏差过大,所以这篇作文更终被评定为6分,这让语文阅卷组的老师们很是失望,对此,黄蛉说:“虽然只得了6分,但我不后悔。这次打击,不会减少我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兴趣”正是因为这句话,他称为了各大高校争相破格录取的特例,更终选择了就读大学。

事实上,这并不是黄蛉第一次高考了,早在2008年时,他就参加过一次高考,但是因为成绩不理想,更终选择了留校复读,而这一次,黄蛉在高考前,突然想到复旦大学刘钊破例录取三轮车夫的事,也选择了冒一次险,他怕自己的作为不出彩,刻意花了一把半小时,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古文才写完。

结果和他预想的一样,因为这篇没几个人认识的古文作文,让他成为了网红,并成功吸引到了复旦大学刘钊教授的注意,6月25日,黄蛉受邀前往上海拜访刘钊教授,虽然他一直对黄蛉赞不绝口,但却表示,黄蛉看的书太少,基础知识不够,暂时还达不到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标准,希望他在大学时好好深造,考研的时候可以考虑考虑。

之后黄蛉又接受了湖南大学的,但仍是因为分数过低,而没有被录取,不过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却为他敞开了大门,更终,黄蛉在大学后,顺利的收到了棉城学院的录取书,在这里,黄蛉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主攻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名著导读等系学。

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进入大学后,学校根据黄蛉的情况,特地为其安排了一位历史系权威教授,并且还是专门为了他返聘的退休教师,更初,何崝也为能有个爱好古文学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能够专研甲骨文,并对其有兴趣的学生并不多,所以他答应了学校为黄蛉单独“开小灶”教学,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反悔了。

2011年11月,何崝向学校递交辞呈,给出的理由是:“这个学生有些浮夸”而在随后,何崝说,黄蛉用甲骨文写作文只是为了而已,在为期两年的教学中,他根本就不用心学,尤其是在学习秦献文以及《文心雕龙》等名著是,黄蛉多次信口开河,这让何崝教授很失望,他表示自己教不了他了,至于学习之后会派谁来,他也不知道,但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黄蛉

黄蛉是一种节肢动物。在“上海市第一次鸣虫展览会”上曾有“鸣虫之王”的称誉。

破格录取

破格录取研究生是指初试成绩未达到参加复试的基本要求,但业务能力强、专业成绩相对突出,只是总分或某一单科成绩略低于复试要求[一般在5分之内]的考生。随着时代发展,破格录取的范围也在发生着变化,广义上指高等院校或有关单位为了录取到特长生或品德优秀人员而特设的降低录取标准录用人员的行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