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等专业,把握性格特质

面对数量繁多的专业,如何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选出适合自己的方向呢?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梓燚老师提醒,选专业前可以从自身性格特质、学科特长出发,与个人能力、国家战略、兴趣爱好与职业倾向这四大方面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估。

第1步 把握性格特质

不同性格的考生适合的专业大不相同。在填报前先对自身的性格特质有充分了解,有助于考生找出能更大限度发挥自身潜力的学科。

梓燚老师指出,从学术划分而言,大致可以将考生分成几类,根据不同类别对应到适合的专业上。例如目标不明确的大众型学生更喜欢稳定的专业,像是师范类、护理学、行政等;能言善辩的社会型学生通常口齿伶俐、乐于助人,适合需要沟通的领域,如市场营销、国际政治、旅游等;低调务实的研究型学生则较为理性、严谨,有较强的逻辑性,大多擅长数学物理、临床医学等专业;热爱自由的艺术型学生更浪漫、感性、富有想象力,适合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等专业。

第2步 明确学科特长

第3步 了解国家战略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尽可能地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在“互联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成为一条主线,与之相关的专业未来也很可能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考生选择这些专业,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前景。就业导向的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不妨积极了解国家当前的战略布局,避开边缘化专业,选择一些新兴热门、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助力未来的职业发展。

第4步 结合兴趣与职业倾向

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也是考生选择专业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兴趣是更好的老师,在专业选择时重点考察自己对各学科的兴趣,有助于获得更强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职业价值观也应当纳入考虑。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与理想基本是一致的,因而职业价值体系应将自己的兴趣、个人能力及个性排在首位,再考虑工资、社会地位、稳定性等外在因素。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专业

专业就是指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也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中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