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可能是病了,孩子的多动症,但实际上这种

文丨C妈学堂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因为某一个事物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他们有时候上一秒还在做这件事情,但下一秒却又转入了另一件事情当中,两件事情之间看起来毫无,但孩子却乐此不疲。

在父母的眼中认为孩子的这种现象大多被称之为“多动症”,而这种注意力相对较为分散的状态,也是父母更不能容忍的。

所以大多数父母,都会以较为严厉的态度,命令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但这个时候孩子表现出,不愿意的这种想法之时,父母就会更加严厉的训斥他们。

但实际上,我们对于孩子其实还是缺乏关心与了解,并不知道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举动,很有可能是在告诉家长,孩子有可能是病了。

“小小,你怎么又不把你自己的东西收起来?”

“好的妈妈,我现在马上去收。”

“等会儿再说,你现在先把你手上的这个绘画作品完成了,再去做别的事情。”

“好的妈妈,我现在就开始画我手上的画,因为老师说了今天要交呢。”

“小小,你怎么又开始看起动画片了?”

“小小你不能这样。你必须要专心的去做一件事情,不能够丢三落四,做了这件又做那件。”

“好的妈妈,我知道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否非常熟悉呢?的确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会有孩子不听爸话,做一些父母无法接受的事情,他们上一秒还在做这件事,下一秒就要做其他的事情。

父母往往会讨厌孩子这样,认为这是没有定力的表现,所以总是会以较为严厉的态度去批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加以改正。

但实际上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产生任何的作用,他们反而是更容易陷入这种怪圈之中。

很多人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且带有一定多动的现象称之为多动症,但实际上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这种多动症并不能够被家长忽略。

因为他很有可能揭示的是孩子患有一种疾病,也就是无法将注意力集中的疾病。很多家长认为这种事情,可能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逐渐好起来,但事实上就是孩子的多动症,会伴随他们一生。

如果父母不加以干预和一定的辅助,那么即使很多年以后,孩子长大了,他们依旧无法摆脱多动症,带给自己生活的负面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关爱,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很多小细节都容易被父母忽视。

因为在父母的眼中,有一些问题都是孩子无理取闹,特别是他们在家里做的一些看似多动的行为,在父母看来更是显得幼稚。

但实际上这背后揭露的却是孩子的心理,他们为什么会多动,父母真的有思考过吗?

孩子多动不是小事儿,只有了解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明明你到底在干什么?早上不是说过了,不要把家里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吗?你怎么又忘记了?”

“明明你把这个东西放到那边去,不要一直在家里胡乱折腾,把你的玩具都收起来。”

也许家里乱糟糟的情况,很多家庭当中,在有了孩子以后出现的更为频繁,家长认为孩子在前面乱丢,而父母在后面收拾,其实是一个非常累的事情。

但孩子有时候不听话,无论怎么教他,他都不听,家里的衣服乱扔玩具到处摆,甚至鞋子都是东一只西一只,家长往往会认为孩子这种多动的现象,简直要把自己折磨疯了。

原因二:多动可能表达的是内心的情绪。

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与关爱,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数出一箩筐,比如给孩子放学送个伞,或者早上起很早带孩子去吃个早餐,把他送到学校,或者是周末陪孩子一起去游乐场玩一圈。

但这些东西都是流于表面形式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内心才是更为敏感和需要关爱的,很多时候孩子内心的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情绪都会表现在行为上,越是焦虑他们就越是会出现多动的现象。

父母只有真正了解到孩子多动症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情绪,才能够帮助孩子解决这种情绪的问题。

原因三:多动可能是外界的诱惑太多。

当父母在教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是否发现在孩子的桌子上不仅有吃的,有喝的,甚至一块橡皮擦,都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呢?

这极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往往比生僻难懂的汉字,以及较为抽象的数字,更加具有吸引力。

虽然橡皮擦是一个固定存在的物体,但当孩子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别说是一块橡皮擦,就是铅笔上的一个小小的缺口,都能够让他玩半天。

所以外界的诱惑是引起孩子多动症的一个更为客观的因素。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具有多动的倾向,那么就应该思考,是否有这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孩子。

父母与孩子相处,往往总是从表面的一些现象来判定孩子的行为,因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的世界以及行为都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他们有时候做出的一些举动让自己都无法理解。

所以父母总是觉得跟孩子之间沟通很困难,只有用命令的方式才能够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但实际上孩子到了三岁以后,就已经具有了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

但父母的安排却不能够时时刻刻顺应自己的心意,所以他们就会做做这个,再做做那个。

当父母发现孩子就有多动症的倾向的时候,也不要一味地去打压孩子,或者批评孩子,而是应该找到他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帮助孩子建立起一套有条不紊解决办法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孩子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去解决。那么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比较方便且适合孩子的呢?

教育孩子讲究方式方法,不要一概而论

1进行集中思维以及注意力的训练

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父母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够帮助孩子去解决身上出现的多动问题。

他们有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父母就可以通过一些小测验,或者小游戏,帮助孩子去集中注意力。

比如说我们见到的电视上经常出现的催眠人士,所使用的左右摇摆的一个小吊坠,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使孩子去盯着一个东西,时间长了就会使得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当然,也可以通过与孩子做游戏或者做运动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比如说打乒乓球,就是一个不错的提高注意力,和让孩子减少多动症的更好方法。

2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与交流

当孩子出现多动性问题的时候,父母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应该与孩子进行一系列的交流,让他们了解到事情的对与错。

当他们明白道理以后也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了,因为在任何时刻,父母更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这种不安和不适感降低和减少以后,孩子就会不做出这些让父母苦恼的举动。

3减少外在环境的干扰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于每一个孩子。有时候他们就是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不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做事情,那么这种时候父母不必太过牵强的去责怪孩子,或者感到内疚,而是应该将周围的所有能够影响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清除。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做很多事情,所以在这种精力分配相对较为合理的情况之下,多动症的现象也会有所缓解。

写在更后

父母教育孩子和孩子听父母的话,其实是两个概念,很多人却不明白。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与他们建立起一种共同努力的关系,反而是一味地通过一方付出和一方被动接受的方式,去帮助孩子解决身上的问题,但实际上收效甚微。

所以找对正确的方法才是帮助孩子的第一步。我们与孩子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在与孩子交流与沟通的时候,一定会出现障碍,只有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他们出现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要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当天使出现了问题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帮助小天使们,重新找回真正的自己。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孩子

《孩子》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只关心钱的日子,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电影《孩子》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