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你们会让孩子住校吗,尊重孩子的意见,家长们也一定要知道

文丨小八

白岩松是我国央视著名的一位节目主持人,全国大多数的观众都非常喜欢白岩松的主持风格。除却了在节目中不凡的谈吐和睿智的头脑之外,白岩松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也颇有心得

自从儿子上学起,白岩松和妻子就没有过让儿子在学校住的打算。曾经在一档节目中,白岩松作为嘉宾参与了节目的录制。当主持人问及白岩松是否会让孩子住校时,白岩松称:“再苦也不会让孩子住校。”

当白岩松讲出这句话时,大家都比较惊讶。因为白岩松和妻子平日里工作都非常的忙碌,如果孩子住校的话他们夫妻两人就会轻松一些。但白岩松却明确的表示他和妻子宁愿辛苦的早晚接送儿子,也不愿让儿子去住校。除此之外,白岩松还以此来比喻人生就是需要不断的付出很多。

其实,孩子过早地住在学校,接触寄宿生活并不像家长所想象的那么好。因为学校里虽然生活的都是孩子,但也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尤其是当孩子住校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原因而使得孩子的心理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寄宿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是家长意料不到的,家长们也一定要知道。

1、亲子关系的疏远

当孩子进入学校开始寄宿生活时,孩子就会长达一周甚至是两周见不到父母。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感就会因为时间和距离而变淡。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住校,就会认为是父母不要自己了,所以内心里就有可能因此而对父母有所不满,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2、心理发育不健全

如果孩子过早地进入住校生活的话,就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呵护和陪伴。当孩子需要父母时,他们学会了独自面对住校生活的酸甜苦辣,哪怕是默默忍受着各种欺负和悲伤。

长此以往的话,孩子的心理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心理发育不健全。即使是性格,也会因为过早的开始住校而变得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

3、学习成绩下降

虽然一些家长选择让孩子住校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但实际上有不少孩子在住校后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

这是因为孩子住校之后心思没有办法完全的沉浸在学习上,更有可能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再加上孩子和同学之间因为日夜相处而发生矛盾的话,孩子自然是在学习上有所分心的。

由此可见,让孩子住校的结果往往是与家长所期望的截然相反。这也反映了家长让孩子寄宿只不过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教育方式虽然打着爱孩子的名义,但实际上家长却为孩子包办了一切而忽略了孩子的实际需求。

这种爱看似是父母的无私付出,其背后却蕴含了家长对自我成功的一种追求和认可。似乎只有孩子按照他们的方式生活,才是他们脸上的光。因此,近些年来不断的有生活在父母控制下的孩子在考取了父母心目中的好大学之后选择了自杀,以此来做出自己更大的反抗。

比如曾经的北美高材生张一得在父亲10年间“细心呵护”下考到国外知名大学后直接自杀,来为自己听从父亲安排的一生画上了反抗的句号。又比如我国男星朱雨辰的母亲时时刻刻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照顾朱雨辰,要求朱雨辰的事情。这种看似伟大的母爱往往感动的只有她自己,却令朱雨辰内心有所不满。

所以,家长们不要用自以为对孩子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来决定孩子的一切事情,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和谐的和家长相处。

总而言之,孩子具有自己的思考。家长不要因为自己的顾虑而让孩子去过住校生活,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不要一味地控制孩子的生活,更不要替孩子去做所有的决定。毕竟,孩子的一生是孩子在走,而不是父母的傀儡。宝妈宝爸们,你们会让孩子住校吗?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孩子

《孩子》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只关心钱的日子,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电影《孩子》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