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经验弹,05,王冠仪,其相关专业的范围之广是众所周知的

王冠仪

录取结果

RISDMLA1($10,000)

更终去向

GSD

背景信息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

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本科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16年在波尔多建筑景观学校交流一年,申请之前在中规院实习过,目前在北京土人实习。推荐信以上两个学校的老师各一封,实习的上司一封。

喜欢画画、各种音乐、街舞和浪漫主义时期及之后的艺术。

语言成绩16年考完,在17年5月加入凯诺正式开始准备申请,其余DIY。

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咳咳咳,敲黑板,总结自己申请季的起起伏伏,提炼了3条很受用的心得

1.把自己像偶像剧玛丽苏女/男主角包装起来

设计名校无一例外都喜欢有个性的学生,文书和作品集都是在包装自己,都是在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成长的故事,如果透过这些材料看不到一个吸引人的主人公或者剧情,那老师很可能就“弃剧”了。

首先,我对自己的定位的三个关键词是:画画、舞台经验、幻想,于是就把自己包装成通过画笔记录生活细节,通过肢体感受空间尺度,并对场所的故事非常敏感的女(xi)生(jing)。这些关键词落到作品中的对应的特质就是:场所、尺度、叙事。

在作品集的制作过程中,从沉浸式舞台设计,声场研究,再到音乐地图设计,对于每一个作品我都在不停的反问自己问题:“它存在于怎样的文脉和背景中?”“它怎样讲述了这片场地的故事?”在PS(个人陈述)中我更加用文字强化了以上的思考,并体现出我伴随着作品对“场所”和“叙事”这两个问题的认识的进步。

在准备这些申请材料的过程中肯定是一个从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有的时候信息太繁杂,看到什么好的东西都想用,但是一定要注意抓住一条主线之后,尽量所有的申请材料都在为这条线铺垫和添色,如果觉得某一句话、某一张图不能更有效的塑造自己的人物形象,那就要删掉。作品集和文书都要循环往复的改,文书是作品背后的故事,作品是文书的佐证。

可以尝试用便利贴组织PS想要表达的信息并顺便每日自省

2.转专业也是种优势

其实有一点小侥幸,因为规划是申请MLA I更有天然优势的学科了,本科既掌握了图面表达和空间造型能力,又学会了提纲挈领和讲故事。我在波尔多建筑景观学院的一学期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一年期间我完成了两个作品,大致了解了欧美的景观规划体系和教育,并各处旅游写生,观察城市的空间构成和人的行为活动,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前三年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修炼的扎实的基本功和知识储备。

在此悄悄透漏我的两个文书老师对我说的金句。袁晓欢老师说“要讲清楚自己转专业的原因,但不要把原专业当作一个不喜欢的学科,而要写出它对于目标专业的贡献。”郭茗老师说“要表现出自己已经为转专业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总之,转专业的同学既要努力丰富自己与景观建筑相关的经历,又要想本来的专业如何成就了自己的今天。

3.发散思路,日常头脑风暴

我本科的学生作业一般都比较中规中矩,所以在凯诺上一对一作品集辅导课的时候,李睿超老师帮我开了很多脑洞,我给每个作品都了许多新颖的概念和深化方向。我想他大概也是一个很会玩的人。

有一次,他看到我把一个原有肌理十分规律的城中村改成一个用故事情节串联的“剧场”就兴致大发从沉浸式戏剧《Sleep no more》讲到希区柯克的《后窗》我听着听着就也变得很激动。顺着这个思路,我开始给每个作品都加入一些好玩的元素。

我真的很幸运,设计教室里有一个转UI(人机交互)方向的和一个建筑的朋友(也是凯诺的同学)不同的思维方向在一起会摩擦出很多的火花,所以我的作品有一种在各种学科打擦边球的感觉,很难定义明确的类别。除此之外,大家每天在设计教室里头脑风暴和互相怀疑人生。

“你这句话这样写能说明你的主旨吗?”

“你这个跟某某案例很像?”

更后,这不是广告:凯诺,是一个资源平台,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选课制度也可以让我们根据个人情况量身定制方案,让我们从小白到精通一步到位。就像在方案初期有“会玩”的李睿超老师帮助我开脑洞,在更后收尾阶段有心思细腻的郭茗老师教会我“用排版说话”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专业

专业就是指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也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中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