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关于教育的本质,从古至今都备受关注,不同的人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有教无类”,即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取知识、发展智慧;苏格拉底则说,教育并非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要唤醒学生的心灵,使其具有创造性和激情。

  现代教育专家认为,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现代教师则强调,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由于教育的神圣性,不同身份的人在经历教育后会赋予它不同的意义。综合来看,教育的本质主要包括育人、成才和赋能三个方面。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教育家蔡元培曾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在教育中,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做人的教育。事实上,成功始于学会做人。

  《家有儿女》中的刘星,为了得到奖励,曾偷用姐姐的作文冒充自己的,从而获得第一名。但当他拿到奖品时,并没有感到高兴。最终,他主动承认了错误。夏东海得知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夏东海的宽容和理解,让刘星与他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

  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孩子都或多或少说过谎。然而,夏东海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否定孩子的人品,而是用宽容和理解,让孩子明白了“谎言”的影响。

  相信每个孩子在经历过“刘星与夏东海”的事件后,都会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以事实为第一准则,更深刻地理解“谎言”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这正是育人的重要性所在。

  教育的本质是成才

  教育不仅能教人做人,还能使人成才。家长们为何急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孩子为何焦虑并渴望考上好大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找到好工作,成为人才,能够自力更生。

  教育不仅让人成才,获得谋生的手段,还能让人有更多的选择,去选择更喜欢、更有意义的职业道路。

  民国时期,胡汉民就任广东都督,其长兄胡清瑞的女婿孙甄陶听闻后,迫不及待地前来请求为他安排一个官职。胡汉民当即婉拒。孙甄陶不肯罢休,又写信请求担任某事务所所长,胡汉民回信说:“所长必有所长,你有何所长可任所长?”

  这个故事的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要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社会。首先要学会谋生,有一技之长,才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过上想要的生活,然后才有精力去改变更多人的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育的本质是赋能

  如果问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会如何回答?大多数人可能会说:“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直以来,教育都被视为成绩、人格、教养、素质等的代名词。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教育的隐藏属性,那就是力量。

  在生活中,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丁俊晖。他的家庭条件一般,但他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为了让他成功,父母不惜卖房、举债。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每天训练超过 8 小时,最终凭借努力和天赋成为了亚洲首位斯诺克冠军。

  再如八维的肖丽老师,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她默默付出,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肖妈妈”。她不仅是一名老师,更是学生们的知心人。她一心希望学生好,常常为困难学生垫付学费,每年为此支出近 20 万元。她认为,不能睁睁看着孩子们因金钱而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她无法坐视不管。

  教育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激励、唤醒和鼓舞人们。让我们通过教育,帮助孩子激发潜能、增强信心。

  教育的育人、成才和赋能这三种本质,对应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铸心、铸身和铸魂三个阶段,这也是八维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铸身,提升能力、素养和资源价值,使学生能够安身立命,成为实用型人才;通过铸心,完善观念、思维和行为模式,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创新型人才;通过铸魂,树立远大志向和坚定信仰,为未来创造价值,使其成为领袖型人才。

  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就能更好地进行教育。一个拥有强大内心、一技之长和良好品德的孩子,才是给予社会、父母和老师的最好礼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