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了!国家出台《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一提起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是痛心疾首。有的孩子本来成绩很好也很乖,自从完了游戏之后成绩不断下降,不爱和父母沟通,渐渐变得消极颓废。尽管游戏对于学业有着如此大的伤害,但家长们却难以做出有效的管控措施。因为孩子一旦游戏成瘾,采取强硬措施只会导致亲子关系破裂,而温和的态度也起不到大的作用。那么难道沉迷游戏的孩子真的没救了嘛?令家长高兴不已的好消息要来了,孩子玩游戏这事儿国家已经出台政策来管!

  
(图片源于摄图网)

  《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此前网上一直流传着国家要出台未成年防沉迷规定的种种方案,部分情绪激动的家长建议封掉现有未成年网游玩家的账号,原因举出了很多网游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例子。网游对未成年的危害不仅是耽误学业,还会很轻易地导致视力下降,而且由于疏于社交,缺少父母的关心,一些极端情绪化的产生甚至会造成心理健康的问题。

  这次《通知》的出台意义重大。(家长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把微信余额刷完了。)规定限制了游戏时间,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限制相应的充值额度,将来后台的身份识别系统可以精准确认身份,防止学生使用成年人账号的情况。

  《通知》共提出六方面举措,具体要求都在这里

  一. 实行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目前,游戏用户实名注册方式包括手机号、微信号、身份信息等多种方式。但实际使用中,不少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号、微信号注册游戏账号,导致针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制度难以真正落地。为此,《通知》要求严格实名注册,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

  二. 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具体标准主要是从合理分配未成年人日常作息时间角度提出,除去正常睡眠、学习、用餐及文体活动时间外,区分节假日和其他时间,对游戏时段时长予以限定。这一规定既是对网络游戏企业和平台的要求,也是对监护人履行未成年人监护义务的指导。

  三. 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主要参考《民法》总则中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分,以及有关方面就家长对孩子使用网络游戏消费限额意愿进行的抽样调查,并适当考虑目前未成年人实际付费状况。

  四. 切实加强行业监管。要求对未落实本通知要求的网络游戏企业,各地出版管理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直至吊销相关许可。

  五. 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随着网络游戏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在题材、内容、玩法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体验的问题。《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从多维度综合衡量,探索对网络游戏予以适合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提示,帮助未成年人、家长和老师等更好区分网络游戏,引导未成年人更好使用网络游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适龄提示并不等同于西方的分级制度,决不允许色情、血腥、暴力、赌博等有害内容存在于面向成年人的游戏中。

  六. 积极引导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没有监护人的有效监督约束和陪伴陪护,有关制度的落实必然会大打折扣。

  未成年防沉迷规定正在推动立法

  目前,相关方面正抓紧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立法与修订工作,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要求写入法律法规,为各项具体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国家新闻出版署正与公安部对接,牵头建设统一的身份识别系统,为游戏企业提供游戏用户身份识别服务,以准确验证未成年人身份信息。逐步完善和丰富身份识别系统的功能,实现跨平台使用网络游戏时间的数据互通,掌握每一个未成年人跨平台使用游戏的总时间并予以约束。让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从根源上断绝未成年过度沉迷游戏的渠道,希望未来孩子们可以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之下!

pag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