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虚词精讲精练二

  高考进入倒计时,如果想多提个十分八分,赶紧在文言实词虚词解释上下点功夫,十八个必考的虚词每日一个,牢固记忆,掌握方法,总能如你所愿!

  六、且

  1.连词

  (1)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况且

  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2)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3)表示并列关系,又。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2.副词

  (1)将要。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2)姑且,暂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高考链接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廉访佥事李栋以职事将劾治之 责民以质取田

  B.不如制使指意,祸且不测 吾实见汝得钱,且汝手自阅

  C.天其可欺邪 益憎其人矣

  D.使者乃得其情 栋予故人,身佐宪府,乃质所部民田

  答案:A

  A.都是介词,凭借。B.副词,将要/连词,而且。C.副词,表示反诘,岂,难道/指示代词,那。D.副词,才/副词,竟然。

  七、若

  1.代词

  (1)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2)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2.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假如”。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2)相当于“至于”。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3)相当于“或”。时有军役,或遭水旱。(《论贵粟疏》

  3.动词可译为“如同”“像”。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八、所

  1.名词相当于“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助词和“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动。

  ①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辱先人。(《报任安书)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九、为

  1.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以为"“认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可译为“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2.介词(1)表被动,可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2)介绍原因或目的,可译为“由于”“为了”。并序》)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3)介绍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替”“给”。

  (4)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5)可译为“对”“向”。为之奈何?(《鸿门宴》)

  (6)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3.语气词句尾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或感叹语气。何辞为?(《鸿门宴》)

  高考链接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上下乱而阴阳谬 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

  B.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 以此二子解沮齐众

  C.此礼义为业者也 国之所以存者

  D.人民为善 开不为上用之路

  答案:B

  A.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两个“以”均为动词,认为。C.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D.动词,变得;副词,被。故选B。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己之材为天下用 则房、杜者何为者邪

  B.不以求备取人 以立天下之本

  C.虽然,邪者恶之 故敢道其所以然

  D.非阁下其谁哉 则未尝不爱其明也

  2.答案:C

  C项,“然”都译为“这样”,代词。A项,被,介词/做,动词。B项,用,介词/来,目的连词。D项,难道,反问语气词/你们的,代词。

  十、焉

  1.兼词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代词

  (1)指示代词,相当于“此”“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2)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可不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4.形容词、副词词尾“顶,.....地”。“表示状态,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高考链接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丰人之举进士者 温甫之居是地

  B.翘翘焉相继而兴 有老氏宫焉

  C.温甫时时为予言 其为文章

  D.岂其沉溺于兹山 则又益思致力于问学

  答案:D

  D.介词,在,对。A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兼词,于之。C.介词,对/动词,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