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七条箴言》一些感想

  我在网上见到了周国平的《教育的七条箴言》,有些感想,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条: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反对用功利尺度衡量教育

  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实际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没有价值吗?一个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难道不是既优秀又幸福的吗?就算用功利尺度——广阔的而非狭隘的——衡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不是更有希望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吗?

  “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愚以为此说不妥。随便查一个词典,“教育”这个条目,都会告诉你,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肯定是有目的的,没有目的就取消了教育。生长是过程,不是目的。用过程代替目的,不合逻辑。

  有生长而无目的,这种事情存在吗?存在。动物和植物就是这样。小猫小狗每天都在生长,却没有目的,野草一岁一枯荣,有生长,没目的。没目的也就没意义。然而人不能如此,人是意义动物,人必须赋予生存某种意义,否则就是精神折磨。而赋予人生意义,或者说引导子女、学生找到人生的意义,正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责任。“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的说法,实际上是要把人动物化。把人动物化是西方流行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过分强调人的动物本能,对“道德”二字特别警惕,来不来就抨击“道德绑架”。有生长而无目的,潜台词是“谁也别管我”,就把道德抛开了,终于达到了阿猫阿狗的生存境界。据报道某名牌大学新生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我感觉他们是被“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类思想给洗脑了。失去人生目标,当然就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了,然而他们又做不到小猫小狗那样无思无想,于是就苦恼了,下一步就是抑郁。这事情其实很简单:你本不是动物,却非要学动物那样生活,怎能不尴尬?你肯定找不到北了。

  “‘教育即生长’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请问“天性”是什么?有人说人性本善,有人说人性本恶,争论几千年了。根本搞不清楚。你连天性善恶都没整明白,就放手让它“生长”?按西方流行的观点,人性本恶,人生来有罪,生来有罪的人可怎么“健康成长”呢?如果说教育应该尽量让孩子自主成长,那倒是对的。但世界上并没有孤立的自主,任何自主本质上都是在和周围环境的交流中进行的,也就是说,要“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人文环境。如果周围环境不健康,你就很难指望他能健康成长。而这个环境,是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创设的,这正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任务。教育者就是做这件事的。所以教育必须有目的。

  不要把“灌输”妖魔化。实际上人的成长过程中谁也离不开灌输,灌输是简单易行节约资源的一种教育形式。孩子要闯红灯,家长制止道:“不行。等绿灯。”这是不是灌输?当然是。学校里有大量的知识性要求和非知识性要求需要直接告诉学生,不能样样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否则一百年也学不到中学毕业。直接告诉,不就是灌输吗?我就不相信那些极力反对灌输的人们从来没干过灌输之事。问题不在于灌输不灌输,而在于掌握灌输的火候。

  也不要把“功利”妖魔化。功利有一个含义是“功效和利益”,并无贬义。教育完全摆脱功利,可能吗?合理的功利考虑,有何不可?

  你会发现,本文在思维方式上有个鲜明特点,对本来对立统一的事物只谈对立,不谈统一。本文把生长与目标绝对对立,把先天与后天绝对对立,把个人与环境绝对对立,把把灌输与自主成长绝对对立,把理想主义与功利绝对对立,只管撕裂,不管缝合,撕裂之后,就朝着一端狂飙突进,得出惊人的结论。这正是西方流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能加深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比如把水分裂成氢氧两种化学成分,你对水的认识显然更深刻了。然而一旦形成了分裂再分裂思维定势和癖好,就可能导致很多极端的、荒谬的结论,在社会科学方面,害处尤大。

  我们讨论七个箴言,后面还会多次与此种思维方式相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